海化重点实验室在东海沿岸浮游植物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5-01-14浏览次数:10

近日,海化重点实验室海洋有机地球化学团队通过国内外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Assessing the interaction of oceanic and riverine processes on coastal phytoplankton dynamics in the East China Sea”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河流输入和洋流的交互作用驱动东海沿岸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

西北太平洋边缘海河流输入和洋流系统的交互作用十分复杂,驱动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但目前对于河流输入和洋流交互作用对浮游植物的影响还缺乏系统性认识,尤其是这一影响的定量评估亟需开展。本研究测定了2017-2018年春、夏季东海浙江沿岸118个站位表层悬浮颗粒物中的类脂生物标志物,量化了河流输入和洋流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子甾醇(指示硅藻)高值区从春季到夏季发生了由北向南的移动,甲藻甾醇(指示甲藻)高值区在两个季节均主要出现在长江冲淡水羽流及其邻近区域。浮游植物与水团(长江冲淡水的输入和黑潮次表层水的入侵)的空间分布显著相关。黑潮次表层水占比的增加(从040%)和长江冲淡水占比的减少(从100%20%)导致硅藻占比的显著增加(20%)、甲藻占比的显著降低(20%)。在长江冲淡水主导区,甲藻占比最高;而在长江冲淡水-黑潮次表层水混合区和黑潮次表层水主导区硅藻占比及总生物量最高。本研究定量揭示了边缘海水团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影响,这一结果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管理至关重要。

1. 东海闽浙沿岸春、夏季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控机制概念图。

博士毕业生高嘉玮为第一作者,毕蓉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崂山实验室(LSKJ2022040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3041241876118)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7/s42995-024-00260-y

参考文献:

Gao, J., Bi, R.*, Sachs, J.P., Wang, Y., Ding, Y., Che, H., Zhang, J., Yao, P., Shi, J. and Zhao, M. (2025) Assessing the interaction of oceanic and riverine processes on coastal phytoplankton dynamics in the East China Sea. 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007/s42995-024-0026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