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化重点实验室在中国典型潮间带沉积有机碳的空间和季节变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0-04-03浏览次数:825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海化重点实验室赵美训教授课题组通过与华东师范大学和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合作,在中国典型潮间带沉积有机碳的空间和季节变化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潮间带是陆海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在有机碳的运输和积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和保存对于更好地评价潮间带碳循环过程至关重要。张玉双博士等分析了中国沿海14个典型潮间带湿季和干季表层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参数(TOCδ13Corg、粒度)以及陆源和海源生物标志物含量的分布特征,发现TOC和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在小河口区普遍较高,在大河口区居中但变化幅度较高,在非河口区最低,这一分布规律与沉积黏土的含量有很好地相关性。一般而言,湿季沉积物中TOC和生物标志物的含量高于干季,与有机碳的输入和保存有关。基于δ13Corg和生物标志物指标的二端元模型揭示了大河口区以较高的陆源有机碳输入比例(62–80%)为主导(黄河口除外,24%),而非河口区的陆源有机碳输入比例(13–15%)较低。小河口区有机碳的贡献比较多变,除了钱塘江河口(59%)和九龙江河口(67%)陆源有机碳的贡献较高之外,大多数站位陆源有机碳的贡献较低(3–35%)。中国潮间带沉积物中的碳储量与陆架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沉积物中的碳储量相当,表明潮间带沉积物可能是重要的碳汇。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研究领域主流期刊OrganicGeochemistry2019年影响因子3.12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orggeochem.2020.103993

Citation: Zhang, Y., Xiao, X.*, Liu, D., Wang, E., Liu, K., Ding, Y., Yao, P., Zhao, M.**(2020).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s in typical intertidal sediments of China. Organic Geochemistry, 10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