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化实验室在东海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机制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8-05-07浏览次数:59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赵美训教授等课题组通过国内外合作,利用生物标志物结合水团分析,在东海东北部和对马海峡西部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西北太平洋陆架海生态系统受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是研究陆架海和大洋交界处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的重要区域。毕蓉博士、陈曦硕士等研究了2012-2013年夏季和秋季东海东北部和对马海峡西部海域表层悬浮颗粒物中典型类脂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和分布。通过对生物标志物和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营养盐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具有不同温度和盐度特征的水团可以很好解释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长江冲淡水携带的高营养盐是导致夏季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而由次表层水提供的营养盐可能是调控秋季大洋区域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表明,在陆架海和大洋交界处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可以由具有不同营养盐浓度的水团进行区分,而不是单纯由地形因素决定。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2016-2017年影响因子为3.395

Citation:Bi, R., Chen, X., Zhang, J., Ishizaka, J.,Zhuang, Y., Jin, H., et al. (2018). Watermass control on phytoplankton spatiotemporalvariations in the northeasternEast China Sea and the westernTsushima Strait revealed by lipid biomarkers.Journal of GeophysicalResearch: Biogeosciences, 123. https://doi.org/10.1002/2017JG004340

图:夏季和秋季东海东北部和对马海峡西部海域表层悬浮颗粒物中生物标志物(ng/L)和叶绿素aμg/L)的空间分布。图中可以清晰看出在夏季,菜子甾醇和甲藻甾醇浓度的高值区出现在济州岛西南部海域,而长链烯酮浓度的高值区出现在济州岛南部海域。在秋季,菜子甾醇、甲藻甾醇和长链烯酮浓度的高值区出现在济州岛西南部海域和对马海峡西部海域;另外,在冲绳海槽也发现较高浓度的长链烯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