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化重点实验室在东、黄海浮游植物时空分布及其控制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16-03-24浏览次数:78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赵美训教授团队通过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建芳研究员等团队合作,利用生物标志物,在东、黄海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东、黄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陆架区之一,由受人类影响严重的河口区和远离污染的开阔海洋组成,为研究浮游植物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提供了理想场所。博士生吴鹏等系统研究了2011年春、夏季东、黄海表层悬浮颗粒物中典型类脂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和分布,结合同航次色素数据以及浮游植物显微镜计数,验证了类脂生物标志物对浮游植物生产力及其群落结构的指示作用。同时,结合温盐、营养盐和浊度数据,发现营养盐和浊度引起的光合有效辐射分别是夏季和春季调控东、黄海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的主控因素。这一研究成果为进一步重建我国边缘海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2014年影响因子为3.426

CitationWu, P., R. Bi, S. Duan, H. Jin, J. Chen,Q. Hao, Y. Cai, X. Mao, and M. Zhao(2016),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Yellow Sea revealed by lipidbiomarkers, J. Geophys. Res. Biogeosci.,121, 109–125,doi:10.1002/2015JG003167.

文章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2015JG003167/full